城市动物园里,我们会越来越孤独吗?

早在1969年,英国动物学家德斯蒙德·莫里斯就在《人类动物园》一书中指出:人类具有天生的部落性,不适合住在现代都市。

“城市不是水泥森林,它是一个人类动物园。”他说。那么,当动物园里动物的繁殖能力令饲养员担忧时,城市是否也会限制我们相爱的能力呢?

统计数据告诉我们,大城市和单身之间确实存在某种联系。

从最糟糕的说起:根据美国《吉普林格》杂志2012年的调查,纽约1870万个住户中有一半以上是单身

根据美国《吉普林格》杂志2012年的调查,纽约1870万个住户中有一半以上是单身(美国平均的单身率是28%),而在洛杉矶市区的1270万个住户中,54%是单身。纽约5个区的单身人士占婚恋网站Match.com全部用户的8%。可以想见,这也会是中国大城市将来的状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我们会越来越孤独吗?

阿曼达·赫斯在《你的城市导致你单身吗?》一文中试图弄明白这个问题。她的一位纽约朋友告诉她:“不断扩张的城市地铁网让谈恋爱成了一个体力活儿。”地铁造成的远距离很容易扼杀初露头角的爱情,那种愿意每天从北五环骑车到南三环给女友送水果的男孩儿固然让人感动,而大部分人考虑的问题是:我愿意花多长时间坐地铁赶赴一场结果不甚清晰的约会?

另一位纽约客则说:“感谢纽约的规模,城市这么大,分手方便多了。”这种城市的地理环境好像是为分手规划的,当你决定不再见一个人时,就永远不必担心再遇到他(她)。

纽约大学教授埃里克·克林根伯格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了结婚率下降的合理性:“单身生活是主流价值观进步不可避免的产物,妇女解放、广泛的城市化、通信技术进步和寿命的增加,这4个因素勾画出我们时代的轮廓,而每一个因素都指向单身。”

克林根伯格也忧心忡忡地指出:现代生活对单身人士的“宠爱”让人们甚至丧失了体验孤独的能力,最终会形成一个一边不断寻求联系和刺激,一边感到越发孤独和焦虑的死循环。“想要孤独,你起码得能一个人待着,然而人们被网络训练得在湖边散步时也无法离开虚拟社区。”他说。

纽约的摄影师珍妮·弗麦克卢尔发现自己在40岁时依然孤单一人,没有一段恋爱关系持续超过一年,于是她开始思考她的那些前男友和约会对象——那些老男人、老男孩儿和酒鬼,都有什么问题。然而她最终意识到,“也许是我的责任,而不是命运使然,我约会是为了像其他人一样组建家庭,我建立关系又使之崩溃,我的大部分恋情都缺乏生气和人情味儿”。

……

C·亚历山大在《建筑的永恒之道》中写道:“只有当我们放松的时候,才有可能生机勃勃。”

想想让你真心高兴的事,想想喜欢的事物,想想那些无须与别人分享的自我满足的时刻:“在日内瓦的秋雾中吃着放在小纸包里的热栗子,在利马夜晚的街市上吃串在树枝上烤的小肉串,在加州的海边看海水冲击和消退,看圣诞树上闪烁的蜡烛和鸣响的铃儿,与火车上的亲友告别,招手、送上飞吻,沿着站台奔跑,或者周日和全家人一起散步,最小的孩子落在后面,看路边的青蛙和旧鞋子……”

以这样的心情去建造一座城市、谈一场恋爱、装点自己的生活,才可能准确去做有意义的事情。

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有一点我们不应该忘记,男人和女人,天生就具有彼此吸引并相爱的能力,而这种本能在现代城市中被恍然遗失了。

——摘自豆瓣一刻